
“傀儡上陣”
蔡瑞月舞蹈家於1953年的首演作品。
上週四幸運的看到”傀儡上陣”的一小段表演,女舞者像是裝著彈簧的身體呼應男舞者的傀儡操作。男舞者誇張的表情對應著女舞者被迫漠然的哀傷。這部作品是蔡瑞月受政治迫害入獄,在獄中思念兒子是這部作品靈感來源。
表演開始前放映室裡播放著影片,觀眾是幾個耆老加上一個用美人魚姿態橫躺著在木板上的男子,男子小腿肌肉發達,推測不是運動員就是舞者。
表演開始後才發現美人魚男就是男舞者。
著中國傳統服飾的舞者被掩蓋住的身體線條引人遐想,雖然男舞者放肆的肌肉群已經讓我印象深刻。
想起四月初加拿大舞團”瑪麗書娜”第三度來台,宣傳表演”Orpheus and Eurydice”
記者會上女舞者輕盈的步伐(像是體內沒有多餘殘渣似的走法)以及不是穠纖合度這類普通的形容詞就可以表達的美妙身體線條,讓人看傻了。
女舞者說到參觀龍山寺混亂中帶有秩序的經驗,恰似她參與這部舞蹈的感覺。
女舞者詩般的語言頭一次讓我覺得我根本沒學過英文。根本就沒學過。(挫敗)
好個”混亂中帶有秩序”的說法。
被短短的一分鐘預告深深吸引,下定決心排除萬難都要去看戲。
舞者上半身全裸,下半身著緊身金色內褲,他們用身體線條的美好豐盈詮釋建構再解構古希臘神話故事顯得更具說服力。
用身體演戲。
剛開始男舞者用身體吐/扭出這段Orpheus傾盡全力奔至地府拯救Eurydice,但Orpheus在最後回頭一望Eurydice,整個拯救行動遂告失敗。
一個字一個字的扭,痛苦般的扭動,幾乎是把Orpheus的功虧一簣的眼淚都扭出來了。所以回頭必須是痛苦的。
如果回頭看過去一眼,現在跟未來就要崩潰,我們還要不要回頭?
Orpheus因著思念忍不住還是回頭,但克制思念真的就能廝守白頭?
起碼那是神話原先預設的結局。
“Never look back”成了編舞家瑪麗書娜玩弄這部神話的主軸,
舞蹈中有一段”不要回頭”的比賽,還是有人忍不住回頭。
編舞家把Orpheus跟Eurydice腳色互相調換,Eurydice還是回頭了。
舞台上男舞者穿著起碼五公分高的高跟鞋跟女舞者做愛的舞蹈姿勢演譯著我們所愛的人在我們身體心裡留下的痕跡怎麼也抹滅不掉…
書娜小姐利用舞者群體的低吼聲、亂語聲創造出一種令人畏懼但是被迫要接近的世界,那便是---回頭懷念過去的歇斯底里般的必需性。
下半場 Eurydice跳下舞台在觀眾群中狂舞,希望我是坐在舞台的左手邊吶。
書娜小姐的”Orpheus and Eurydice”真是太棒了。(回頭懷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