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十月在釜山遇到姜秀瓊導演,她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她的《乘著光影旅行》有種細膩的溫柔,看完電影後就一直把導演放在心上。釜山時的姜秀瓊,看起來仍是一派溫柔和氣,一個人能散發出這樣的氣質真的讓人打從心底的想親近。她的劇情長片作品《寧靜咖啡館之歌》入選釜山影展,那時排隊搶票未能搶到,內心扼腕……所幸前幾天終於如願看了這部片(灑花)~

 

《寧靜咖啡館之歌》非常非常溫柔,用溫柔兩字也無法言述電影中角色的溫柔、導演的溫柔,但也就只能用溫柔兩字。這部以刻畫人物為主的電影,劇情上沒有高潮起伏的推展,但導演就像冬日燒著一壺好酒的主人那般,不強迫不促銷不嚷嚷的等著酒客上門聊天、品嘗,感受她鏡頭下的女主角(永作博美飾)的溫柔力量,那是花開的力量,大雨落下,花仍是要開,如一朵堅持要開花的花那樣溫柔、那樣堅強、充滿美的力量。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深深喜歡劇情片中的主角(不論男女),或說是渴望成為劇中主角,或是成為劇中主角的(好)朋友。永作博美飾演的咖啡店老闆一角「岬」,來到失蹤父親過往居住的小漁村生活,她償還了父親的債務,也得到失蹤父親唯一的資產—一棟破棄的船屋。她改造船屋使之成為咖啡館(這自然是十分童話或理想的劇情安排),就這麼靜靜的在咖啡館內等待父親的歸來。鄰近一戶人家是兩姊弟與一年輕媽媽,還有媽媽愛著的無賴男子(永瀨正敏飾)。這媽媽找了需要拋頭露身體的工作,時常遠行,雖然愛著孩子,但她的愛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給,孩子挨餓或受委屈時,媽媽時常看不見

 

故事就在咖啡館主人「岬」與這一家三口間的情感與交集打轉著。兩姊弟對咖啡館十分好奇,「岬」對孩子們則是一種完全不獵奇的心態,她視每個孩子如獨立的個體、有思想的大人,沒有上對下的管控或叮嚀,不保持安全距離也不太過靠近,說理說情都可以,在最洽當的時機點提供小孩幫助,找出自己與他人之間相處的那片寧靜。正是這種對待小孩之道,讓人看了很舒服,也心生嚮往。(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以階級、年紀、背景的對待他人,這世界該會好得多吧!)

 

平靜的「岬」,有日遭逢無賴男子闖入咖啡館、意圖闖入她的身體。那一幕畫面其實是相當可怕的,但導演拍攝的手法很溫柔,她用遠景只讓我們看到凌亂的頭髮與被壓下的身體,沒有悲慘哭聲也沒有噁心喘息聲。千鈞一髮之際有人出手搭救,「岬」遭逢此事,搭救的人問她為何還能如此鎮定? 「岬」回答: 「我不覺得OK呀,但我不想被這種鳥事打敗。」比起呼天闖地的怒吼,女主角那般堅毅,更讓人為她不捨。事情發生了,找回寧靜還是最重要的。

 

兩位兒童角色也刻畫的好,導演刻意不找楚楚可憐或討喜的童星,眼下浮著黑眼圈的姊姊受人欺負知道要跑、躲進咖啡店那寧靜的空間,慢慢的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所謂的生活、所謂的朋友,這孩子自己苦卻也總想著弟弟、並一心一意的愛著媽媽。也許世上所謂不計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只存在於純真的孩子與母親之間吧!其他狀態下的我們,對他人的愛很難是沒有條件的,通常都要別人愛我、別人再多愛我一點吧(未社會化的孩子,卻有一種全然性的愛,就算父母不那麼愛自己。)

 

年輕媽媽這個角色R愛得很,但我覺得演員(佐佐木希)表現的很有限。這個角色也是有趣的,母親在愛情的慾望中浮載,母親時間有限,多一些給情人就得少一些給孩子。母性不必然是天生的、也不見得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給無窮盡的愛。愛可能是有限的,或是每日限量……思及此,忽然覺得得到她人的愛是多麼幸福的事呀!

 

《寧靜咖啡館之歌》沒有部份日本電影強調的熱血溫馨或濫情,全片情緒最激昂的一句話大概就是「但我實在無法再聽海的聲音了。」許多人認為這部片是女性的視野,但我覺得這片子是溫柔人的視野,如何寧靜但帶著好奇心/高度關懷且不壓迫人的與他人及自己相處,這是一輩子的課題吧。期許自己成為如「岬」這樣的溫柔人。

 

DSC09221.JPG  

秀瓊導演於2014年釜山台灣電影館合影。我永遠欠導演一篇專訪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mia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